众志成城赴时艰,凝心聚力控疫情——九三学社大连市医疗卫生专门委员会抗疫事迹报道
自3月份疫情发生以来,九三学社大连市医疗卫生专门委员会的委员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履职坚守,共战疫情,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践行着“众志成城、齐心战疫”的誓言!
校园疫情防控责任重大,九三人主动靠前勇担当
结合近期国内疫情形势,为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在连高校严格贯彻落实“四早”要求,压实“四方责任”,全力做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成果,确保校园安全和师生身体健康。
九三学社大连市医疗卫生专门委员会主任,大连医科大学副主委李晓东博士,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积极靠前,勇于担当,主动申请住校留守,坚持战斗在校园疫情防控的一线。基于对奥密克戎变异株隐匿性强、传播力强等特点的深刻认识,李晓东始终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自己最重要、最紧迫的政治任务,认真落实学生每周2次全员核酸检测制度,坚决贯彻防控措施,秉持“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准则,助力全校做好人、物、环境同防,最大限度降低疫情输入校园风险。李晓东还针对校园疫情防控可能存在的漏洞积极向学校提出整改意见并给出解决方案,同时针对大连市及全国疫情防控工作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关于在我市推行公共场所码扫码的建议》和《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关于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健康码的建议》上报给九三学社大连市委,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了九三智慧。
在贯彻落实疫情防控制度的同时,李晓东还针对学生封闭隔离期间出现的情绪波动等问题,积极开展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循循善诱,从思想建设到生活服务,及时为学生解决困难,缓解心理压力,受到学生和同仁的广泛好评。
坚守集中隔离管理医院,数字化助力一线疫情防控
新冠疫情牵动人心,经大连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大医三院)基础上组建大连市集中隔离管理医院,并要求3天之内达到一期500张床使用标准的建设目标。由于医院尚未正式开业运营,HIS等信息化系统尚未实施上线,仅有3名员工的信息中心如何在网络未通、信息化设备缺乏的情况下,顺利完成集中隔离管理医院数字化建设任务是医院面临的重点难题。
九三学社大连市医疗卫生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大医三院信息中心负责人李剑博士,面对3天内接纳首批患者的巨大挑战,争分夺秒开展内外协调工作。在市卫健委等各部门全力协调下,在大连医科大学党委大力支持下,在闻庆平院长领导下,获得人力、物力等各方力量支援,李剑副主任带领团队成员,全力投入隔离管理医院数字化建设攻坚战,确保信息系统可用、能用、好用;网络稳定、可靠;数据信息安全、保密。
紧密结合现场情况,李剑副主任迅速完善应急管理机制,紧急成立软件维护、硬件维护、网络安全等三个应急小组。经过连续3天的日夜奋战,完成了住院楼29个病区部署调试,实现了全病区互联互通,为14个医护工作站配齐固话、电脑、打印机、扫描墩、手机、对讲机、视频监控等信息化设备;顺利部署完成HIS入院至出院全流程医护板块、护理管理、PACS CT检查、财务管理、医保控费等系统上线工作;优化了网络通讯布线,强化了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等工作;重点开展了新软件系统上线培训工作,为医护人员提供全方位跟进指导,及时解决各病区业务系统使用问题,提供24小时在线维护服务,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信息化保障,为隔离管理医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疫情中感悟幸运与不幸 践行九三人使命责任与担当
九三学社大连市医疗卫生专门委员会委员姜涛,在疫情发生之后,第一时间积极申请并参与了全员核酸的检测工作。3月16日早晨4时50分出发,晚上23时40分回到医院,共采样1100人次。他还主动申请成为了大连市友谊医院应急医疗三队队员,逆行进驻辽宁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大连中心,整建制接管E3\E4\E5病区,让上个一医疗队进入休整。
进入病区后他发现,不仅医护人员压力巨大,患者也同样有着各种压力症状。病区内很多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情况。为了安抚患者情绪、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姜涛所在的医疗队轮流每天积极主动给患者们打电话沟通病情,还开些轻松的玩笑,让患者重塑信心,逐渐消除恐惧。医疗队的护士们更是温柔、耐心、专业地给予各种指导,让患者重塑信心,尽快得到康复。
经过26天的奋战,耐心、细心、科学、专业的心理疏导和医疗救治,患者们得以痊愈,重获新生。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疫当前,医护先行。当出现大量病例需要治疗的时候,医务人员首当其冲,成为阻挡病毒袭击人民健康的防护墙。
姜涛回想这次一线抗疫过程,感慨万千:人生什么是幸运?什么又是不幸?
不幸的是,我们的城市屡次被新冠搅扰;幸运的是,我们有国家、有政府、有组织、有领导同事支持我们,让我们一次次战胜疫情,重新获得希望!人生有多少不幸,就有多少幸运。我们生于华夏,与祖国同行,让更多人免于新冠感染,并让感染者早日康复,九三人始终践行了应有的使命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