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学习先贤 凝心铸魂】彭饬三先生生平事迹简介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2-05点击数:459

【生平简介】 彭饬三,原名彭振纲,湖北省沔阳县人,早年社会活动家,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曾担任九三学社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彭饬三是遗腹子,家境贫寒,他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勤奋,先考入武昌中华大学附中,1920年考上南京高等师范文史地系,先后东渡扶桑去东京帝国大学修学经济系。1923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共青团〉同年参加共产党。1924年任南京中山中学教务长,在该校宣传新文化运动,后被南京教育厅勒令停办。1924年历任南京团地委委员长、组织委员部长,成为南京早期共青团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44年同许德珩等一起创办了民主科学座谈会,1946年秋担任九三学社筹备和正式成立的工作,并在重庆正式成立九三学社的大会上担任理事。1949年解放,彭饬三担任上海九三学社理事。1950年当选九三学社中央理事委员会,1952年筹备成立九三学社无锡分社,任主任委员。1956年筹备九三学社天津支社,任主委。1958年九三学社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央委员。1978年病逝。在八宝山革命举行追悼会,许德珩主席、茅以昇副主席参加追悼会,周培源副主席主持追会,孙承佩秘书长致悼词。

【科学成就】 投身教育事业 彭饬三先生曾就读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主修政治经济学,学校希望他留校任教,但是彭饬三拒绝了,依然回到祖国,要为中华民族做出贡献。回国后曾在上海大陆大学(现上海大学)、暨南大学任教。抗日战争时期到重庆璧山社会教育学院任教。在此期间,担任社会主义教育学院教授,并在上海大学任教。后学院迁往苏州,临近解放前夕,学院院长潜逃,彭饬三负责学院教授会工作,在教育界为祖国的解放做了大量的工作。1949年解放,社会教育学院迁到无锡,改为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彭饬三任教授。 著作遗失 彭饬三先生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发展史、逻辑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遗憾的是,所有论述、稿件均在文革中丢失,之后,彭饬三的家人和学生也曾积极寻找,但未能如愿以偿,十分遗憾。

【政治贡献】 参与创建九三不忘初心 彭饬三与许德珩等人在重庆发起成立“民主科学座谈会”(即九三学社前身),积极参与了九三学社的筹备和成立工作。就读南京东南大学期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前身),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南京团地委委员长,江浙皖及上海地方组织书记,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教官,后因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事变,与组织失去联系。就读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政治经济学系。毕业后,坚持回国。先后在上海大陆大学、暨南大学任教,社会教育学院(重庆)、社会教育学院(南京)任教,社会教育学院(苏州)教授会工作、社会教育学院(无锡),改名为苏南文化教育学院,任教授。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奋斗 彭饬三在担任九三学社中央副部长期间,为组织建设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他积极宣传爱国、民主、科学精神,联系科技届等领域的高级知识分子、各个学科的领头人等等,号召社员积极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的工作中去,号召知识分子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轶事选编】 淡泊名利 彭饬三曾经说过,“朴素是一种美德,简朴是一种人生追求,能吃苦才能成事,求知更要刻苦。”他一生中也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用他的话说“衣服能穿就行。”走在大街上,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次去政协开会,还被门卫拦在外面,再三盘问。彭老开玩笑说“:是不是穿得不像开会的。”彭老一生正直不阿,追求一种求实的科学态度。彭饬三一生简朴、不追名逐利,他曾说过的“淡泊名利是人品中最重要的节操,坦坦荡荡,多干实事,为民族负责,为人民负责”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 盛赞学生赵一曼 1926年到武汉,在武汉中央政治军事学院(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任教官,教授社会进化史等课程。在彭饬三的学生里,有一位著名的为国牺牲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彭饬三先生对这位学生评价颇高,他曾经说:“赵一曼是抗日女英雄,是黄埔军校中我学生的优秀代表,她冲破小家。大无畏的追求革命真理,为真理而牺牲,有气节,是民族的骄傲。” 一生最爱《国际歌》 据彭饬三先生的子女回忆,彭老先生最爱的歌曲是《国际歌》,平时都会不时哼唱,当孩子们唱起这首歌时,他还会悉心指导。他会告诉孩子们,歌里讲的是理想、信仰,人只有有了理想、信仰,才是一个真正的人。国际歌表现出革命志士们不屈的气节,始终庄严、雄浑,曲调中愈发透出光明与希望。彭饬三先生说,是国际歌的精神指引他不断的前进,他可以从歌声中获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