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0

一袭白衣 担起的是责任与使命——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脉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获得者曲东霞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6-18点击数:562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我几十年来的信仰;此次身临疫情,这句话已成为融进我骨子里的铭记。——曲东霞

曲东霞简介:九三学社社员,主任医师,大连市友谊医院血液内科主任,精通各种血液病的诊治,尤其擅长老年恶性血液病及ITP的诊治,先后参与了“内镜下注射化疗药物治疗早期胃癌”、“微小RNA19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理及预后相关性的研究”等科研项目,发表论文20余篇。

 

一眼看去曲东霞瘦削了很多,本就瘦弱的她说:在雷神山掉了八斤称,回到大连28天了,已经涨回来两斤了。在大连市友谊医院血液内科简陋的主任办公室,曲东霞用了近四个小时的时间,给我们讲述了52天“不一样”的雷神山。

无畏逆行在集结号之中

2月8日,庚子鼠年元宵佳节,下午将近4点,在家休息的曲东霞接到医院医务部电话:有援鄂名额,这次不分专业,问她去不去?晚上6:30到医院集合。曲东霞三个字:去!去!去!召回在超市的丈夫,匆忙收拾必备的行李,到公婆家吃口团圆饭,不到六点曲东霞就到了医院集合。

不足两个小时,领命、准备、出征,曲东霞说:知道是战场,作为医生,别无选择;穿上这身白衣,就不应畏惧。

作为临时增加的5个名额之一,曲东霞说:她真的很感动,终于可以像战士一样,走在前面了。晚上6:30,院党委卢成华书记做动员讲话和工作部署,曲东霞才知道自己是本院这次15人医疗队的领队,她说:她懵了,原以为自己作为一个普通的医护人员,尽到职责,医好患者,做到按照严格规范流程保证自身不感染,不给组织找麻烦就行,没想到还当了负责人,而15人当中就认识4个人,这得多大责任啊!

服从命令不仅仅是军人的天职,大疫当前,曲东霞没有退缩,在15名同事主动配合下,她们打响了“雷神山”的战“疫”。

不负使命 在担当与责任之时

2月9日凌晨一点多钟,4架载着来自大连20家医院535名医护工作者和工作人员,先后着陆在武汉天河机场,阴湿、寒冷的武汉,会因为她们的到来,春暖花开。

2月12日指挥部紧急召开领队会议,曲东霞被任命为A2病区负责人,“责任太大了!”这是曲东霞一再重复的一句话,她向指挥部的领队表述了自己的顾虑、担忧乃至压力,最后她再一次服从了组织的安排。

按照统一安排,2月14日,A2病区开始接诊,一大早,病区的医护人员冒着大雨按时到岗,因为患者是满一个病区再安排一个病区,A2病区是当天排在最后的,整个病区也是当天开放的,47张床位整理布置,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界限标志,各种制度上墙,消毒、安装设备,他们既是保洁员又是设备安装技术员,一直忙到20点左右,接到命令,开始接诊,一下子涌进一堆患者,工作量之大,是所有医护人员第一次面临的,看病例、写病志、网传病志。因为病房与医生办公室是污染区和清洁区,病志必须网传,直到2月15日凌晨两点左右,他们工作了16个小时,共接诊37名患者。一切安顿好后,8年没值夜班的曲东霞坐在椅子睡着了,同事黄洪彬坐在墙角睡着了。

50多天,A2病区的宗旨是:轻症不能让其转重症,重症不能让其转危重症;目标是:“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都不能少”患者微信群,一张由曲东霞设计的“告患者书”,一份贴有曲东霞和大家共同完成心形折纸的“给出院患者一封信”,一条满是医护人员自己设计漫画和患者由衷留言的走廊,每天一句教学大连话,每天给患者奉送一份医护人员自己省下来的牛奶和水果等食品,过生日,谈心交流……,A2病区显现了一个大家庭的温馨和美好,焦虑、压抑、孤独、恐惧逐渐消散,甚至符合出院标准的患者,还要多待几天。

2月28日,第一批4位患者治愈出院,曲东霞自掏腰包,买了四束鲜花,把患者送到雷神山的大门口。她说:仪式感很重要,给治愈者以安心,给正在治疗者以信心。自此每一名出院患者,都能收到曲东霞的一束鲜花。她说买鲜花就花掉了自己近4000元钱。59天的付出,她和“战友们”共收治患者67人,治愈65人,1人转入ICU,1人封仓时送到A11病区,她们没有辜负组织的期望,对得起信任,对得起国家。

3月5日,曲东霞被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国家中医药局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脉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魂牵梦萦在穿越生死之后

采访中曲东霞给我们看了一个微信界面“曲主任,我妈妈听了您的意见,已经住院治疗了,谢谢您!”……“欢迎到武汉玩!武汉也是您的家。”她说这是一个治愈患者的儿子发给她的,这位女患者因其他疾病,需要住院治疗,但远隔千里的她就相信曲东霞,便有了这段微信。

离开武汉近一个月了曲东霞说总是能梦见雷神山和“战友们”的日日夜夜梦见驻地酒店的店长和志愿者梦见与患者打交道的一幕幕……

恐惧害怕紧张曲东霞也同样。进入病区前的严格训练和细致的防控培训,特别是一次次的、一层层的穿脱隔离衣、防护衣、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严密程序,她说开始恐惧了,因为在病区,整个面部不能有一点儿露出在外面,口罩与护目镜不能有缝隙,手不能碰到任何部位,假如防护衣撕裂一个口子,手不小心碰到面部,必须出病区,进行严格消毒,那时候就开始紧张、恐惧和害怕了,生怕训练不到位,就被感染;担心防护服到底能不能保证不被感染等等,直到接诊患者,真的走上“战场”时,这种心态随之消失,全力投入了治疗救治工作。

两次遇”,曲东霞也有辛酸的经历2月17日晚她开始拉肚子,第二天尤为严重,因为符合新冠肺炎一个症状,她不停的测体温,躺在驻地床上,很担心被感染,后来吃了几次治疗腹泻的药,身体慢慢恢复了;一次在更衣室,眼睛让手消液伤了,经过冲水处理,没有太大的反映,但第三天早上,眼睛睁不开了,火辣辣的痛,没有就医的机会,只能通过志愿者,电话询问同济医院眼科专家,在专家指导下,用了几种眼药水点了两天,逐渐好起来了,那时她真的吓坏了,她说:就怕没能做出啥贡献,把自己伤了,给国家添麻烦。

医患相帮相互病区就是家A2病区建立了“一个都不能少”患者微信群,因诸多原因,患者多数焦虑、焦躁,一个女患者有明显的焦虑症状,每次查房,在她的病房至少要待上半个小时,一个检查结果,她能反复问上几十遍,而曲东霞们也必须解释几十遍。微信群,每天晚上都有上百条的询问、需求信息,她们都一条一条的解答。90岁的王为熊患者,是一位离休干部,入住A2病区时,刚刚失去老伴,加上患有鼻窦炎、慢性气管炎,对戴口罩非常不适应,很抗拒和反感。在曲东霞和病区医护人员努力下,王爷爷终于走出了阴霾,治愈出院,他说他的生命里,流淌着大连“孙女”们的感动。时间久了,每次查房患者就主动伸出手臂,告诉医护人员跟她们保持一定距离,别感染了。大家像亲人一样相互体谅着、相互惦记着。“一个都不能少”微信群至今没有解散。她说:50多个日日夜夜,A2病区不是医患关系,是满满的亲情,是温暖的家,江海相连,难以割舍。

在即将结束采访时,曲东霞说,这次疫情,她亲身感受了祖国的伟大,中国的速度,感受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深刻所在。

曲东霞,山河无恙,幸得有你。

 

本文作者:

孔艳梅  九三学社大连市委宣传部长  

韩晋东  九三学社大连市委宣传部主任科员  

姜 涛  九三学社社员 大连市友谊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