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7

社省委对口联系桓仁满族自治县宣传之三十——桓仁池沼公鱼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0-18点击数:3216

独特的自然因素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礼物,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条件,同一种生物生长在不同地区,其品质会产生差异。人们运用其聪明才智对自然因素加以利用、开发,使一些产品具有了特定的品质。

一、桓仁池沼公鱼的特殊品质 《桓仁县志》记载:“1967年、1972年在桓仁建成浑江、回龙国有大型水库,桓仁县分别在库区成立浑江、回龙渔场。1967年国营浑江渔场放养鱼苗135万尾。1968-1977年,放养3045.37万尾。……”。“桓仁人工养鱼品种主要有白鲢、花鲢、草鱼、鲤鱼、池沼公鱼等。……” 桓仁拥有辽宁最大的淡水养鱼场,境内可养鱼水面78355亩,其中浑江水库(桓龙湖)养鱼水面60000亩。浑江水库(桓龙湖)水质肥,捕捞方便,适于机械化作业。境内鱼种繁多,浑江鲤鱼远近驰名,鳜鱼为清时贡品,池沼公鱼出口日本。 《桓仁年鉴》记载(2013第44页):“池沼公鱼属鲑形目,胡瓜鱼科,公鱼属。公鱼有一种清香黄瓜味,故又称之为黄瓜鱼。从1986年开始,桓仁的水产养殖部门已开展人工养殖试验,并取得成功。” “桓仁池沼公鱼为小型鱼类,一般成鱼个体只有8-9厘米,体细长稍侧扁,鱼体呈半透明状,整体可食,粗蛋白低于而粗脂肪高于鲤、鲫、罗非鱼等一般淡水鱼类的含量。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尤以谷氨酸为高,肉质鲜美。” 理化指标: 水分(整体鲜鱼)75.06~77.00%,粗蛋白(整体鲜鱼)11.58~15.46%,粗脂肪(整体鲜鱼)2.39~5.90%,灰分(整体鲜鱼)0.54~2.70%,无氮浸出物(整体鲜鱼)2.39~6.51%,氨基酸(克/百克鱼粉)68.7%,谷氨酸(克/百克鱼粉)10.544.7%。 一般淡水鱼的含肉率平均只占65%,从单位可食鲜重的营养含量来衡量,池沼公鱼的粗蛋白的一般淡水鱼类相当,而脂肪、氨基酸含量显著为高,可见池沼公鱼的营养价值高于一般淡水鱼类。

二、桓仁的地域特征 桓仁地处长白山南麓,辽宁东部浑江中下游的长白山与华北两大植被区系的过渡带,森林覆被率72.6%,境内山多林密,针阔叶混交林带,雨量适中,气候温凉潮湿,土壤松软肥沃,具有得天独厚农作物、植物生长的自然条件,是天然的药材宝库。耕地面积3.3万公顷,其中水田面积0.9万公顷,属生态环境较好,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区域。全县水域面积1.54公顷,河流60多条,地下,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27亿立方米,水资源较为丰富。 桓仁地貌特征,宏观上属于东北东部山地。长白山脉延入桓仁境内分为两支,西为龙岗山脉,东为老岭山脉,山势崎岖低缓,大部分海拔在400-1000米之间。总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混个将东流入,流贯其间,经县境中部向东南流去。全县以低山丘陵为主,中山矗立其间,为多山地区,沿江河谷分布着带状平原地。

三、特定品质与地域环境关系 桓仁池沼公鱼的特点与桓仁山区独特的气候条件,以及水库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一)、地理环境条件对桓仁池沼公鱼的影响 桓仁县位于辽宁东部,地理位置在东经124°27′~125°40′、北纬 40°54′~41°32′。长白山余脉延入桓仁境内分为东西两支,西为龙岗山脉,东为老岭山脉,山势崎岖低缓,大部分海拔500~800m之间,为低山丘陵山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水资源丰富,境内大小河流70多条,浑江、雅河、富尔江等,其中浑江由东北流入,经县境中部向东南流出,沿江河谷分布着带状平川地貌。山多林密,雨量适中。湿地资源丰富,辽宁最大的淡水湖“桓龙湖”位于桓仁境内,对调查境内气候环境起到积极作用。桓仁空气清新且湿度大,没有工业污染,山川秀丽,地理环境优越,为桓仁池沼公鱼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气候特点对桓仁池沼公鱼的影响 桓仁气候属于中温带大陆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冷凉湿润的气候特点。四季分明,春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较短,降雨集中;秋季早晚温差大;冬季漫长,严寒雪多;年平均活动积温为3015.5度,最高气温37.2℃,最低气温-35.7℃,年平均气温为6.3℃。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左右。年日照时数2372h,日照百分率为50%-60%。年平均降水量870.4mm,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30d~160d,4~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86.7%,降雨多集中在7~8月。夏季正是池沼公鱼的生长时期,充足的水源为养殖桓仁池沼公鱼提供了必备条件。

(三)、良好的水质、肥沃的土壤对桓仁池沼公鱼的影响 桓仁水库,原名浑江水库,现称桓龙湖。位于辽宁省本溪市东北大约170千米处,五女山下的鸭绿江干流中国侧的最大支流浑江的中游河段上。上游在吉林省集安市和通化县,坝址在本溪市桓仁县桓仁镇曲柳川村头道岭子。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灌溉、养鱼和旅游的综合性水利工程。 从卫星地图上看去,桓仁水库,宛若一条腾飞的巨龙,故称桓龙湖。它是辽宁省最大的人工湖和最大的淡水鱼养殖基地,现已成为全国较大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国家级库区森林公园。 该水库于1967年竣工。水库沿线总长81公里,水域面积14.8万亩,总库容量为34.6亿万立方米,水库最深处60余米,平均为15米。 2010年7月至2011年9月,有关专家对桓仁水库的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和渔产力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桓仁水库属于富营养型;浮游植物共有177个种属,密度为14×106个/L,生物量为10.24mg/L,以硅藻和绿藻占优势,优势种为小颤藻(Oscillatoria tenuis)、小球藻(Chlorella sp.)、小席藻(Phormidium tenue)、库津小环藻(Cyclotella kuetzingiana)、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meneghiniana)、细小曲壳藻(Achnanthes gracillina)、双列栅藻(Scenedesmus bijugatus)、尖针杆藻(Synedra acus)等。Shannon-Weaner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在1.31-4.41之间,Pielodex均匀性指数变化范围在0.32-0.85之间;浮游动物共见到104个种属,密度为414个/L,生物量为2.16mg/L,以轮虫为主,优势种有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螺旋龟甲轮虫(Keratellacochlearis)、二突异尾轮虫(Trichocerca bicristata)、大肚须足轮虫(Euchlanis dilatata)、长圆疣毛轮虫(Synchatea oblonga)、缘板龟甲轮虫(Keratella ticinensis)。Shannon-Weaner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在2.03-3.17之间,Pielodex均匀性指数变化范围在 0.64-0.83之间。此外,还对桓仁水库的水质类型、营养状况和鱼产力进行了讨论。结论是丰富的水生微生物可以满足池沼公鱼的养殖条件。 桓仁的土壤主要有棕壤和暗棕壤,此外还有水稻土、草甸土、白浆土、沼泽土共6个土类,10个亚类,36个土属,62个土种。土壤中棕壤占85%,平均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5%,土壤湿度40%~50%,PH值5.6~6.5。有利于鱼类营养成分的形成。 根据国家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依据《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手册》及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的要求对我县进行环境测评的总体结果表明:桓仁满族自治县境内空气清新,水质优良土质肥沃,各项指标均能满足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镉、砷、铅、铬、氟化物、PH值均符合标准,单项指标污染指数均小于1。

因此,桓仁满族自治县以山地为主,远离污染源,环境清洁,基本维持了自然生态系统状态。优越的环境条件为养殖出有机绿色食品——“桓仁池沼公鱼”提供了质量保障。 生产情况 桓仁池沼公鱼是桓仁县的渔业特产之一,以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著称。随着养殖技术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我县的池沼公鱼产业已经初具规模。特别在2015年底,我县网箱人工养鱼取缔之后,池沼公鱼占据整个60000亩水面。其最大的优势是不需要人工喂养饵料,不污染水质。2016年,池沼公鱼产量达到400余吨 。 实践表明,池沼公鱼是实现大水面增殖的一个优良品种。它具备了投入少、效益高,一次投入长期受益的优越性。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国内外市场潜力巨大,所以它在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水域展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池沼公鱼产业已经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主导产业和农民致富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 销售情况 桓仁池沼公鱼作为绿色环保食品,它的无公害、营养价值高等优点赢得了人们的充分肯定,已经成为大众食品,更是人们休闲、保健的绝好佳品。 桓仁池沼公鱼自被世人所认识后,销售渠道已不再是难题,到了池沼公鱼收获的季节,除了本县的企业加工出口日本、韩国外,各地的经销商也纷纷到我县进行抢购。桓仁池沼公鱼的经济效益高,市场价格达到40元/公斤。年产值达到1600余万元以上。由于市场信誉好,深受消费者的好评。